业务量有所增加,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唐轶 北京科技大学的燕子近已俨然变成宅女,“这冷飕飕的天,昨天风传又有人甲流了,如果没什么事儿,我们都别出寝室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拨下一串号码:“哥,给我送一份鱼丸粗面,加卤蛋,放很多很多辣椒……我在八斋,你到楼下call我。”燕子拨的是“宜客网”的订餐报名电话。 “那天本来很想去吃东门外女人街的麻辣烫,可是想到近有甲流,外面的东西不是很干净,摊点又聚集着很多人,想了想还是算了吧。”随着季节进入隆冬,加之甲型H1N1流感肆虐,忙于期末备考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刘琳琳和周围同学大三河技校都减少了外出吃饭,校园周边店铺转向冷清,熟悉的食堂又让学生们感到厌倦乏味,而以报名电话、网上订购送餐的业务在校园里日渐兴盛,外卖业则喜忧参半,喜的是业务量有所增加,忧的是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寒流来袭 外卖业日渐火爆 在一个飘雪的晚上,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宿舍楼下,看到门口停着一辆载着“宜客”保温箱的自行车,骑车的男生一边哆嗦一边打报名电话。不一会儿,宿舍楼出来一个女生,笑盈盈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少路过的女生都和这个男生打招呼,显然很熟。“我们现在主营夜宵,以4元的鸡腿、鸡肉卷为主。”“宜客”的老板张聪说,近夜宵的销量呈几何式增长。“以前一个学校平均每天也就50~60份的样子,现在疯涨到200份以上。” “我们的业务一直波动比较大,今年天气越冷、风越大,生意就越比较好。”成立于2007年的“美食每刻”网,两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校送餐,老板是毕业于四川美院的龙先生和一个目前尚在中国农业大学就读的学生,龙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明显感觉到了今年的竞争压力,“前两年这个市场还没完全开发,今年对手一下子多起来。”目前,“美食每刻”开有一家门店,外卖主要配送北京学院路上的几所高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美食每刻”甚至接受QQ订餐、飞信订餐,“我们就是为了给懒人提供方便,校园市场又比较集中,我们都看比较好这个市场。”龙先生说。 在上海,一家名叫“饿了么”的网站近异常火爆,在交大闵行校区、附近居民区及紫竹园区,不少人“饿了”时,就会登录“饿了么”网站,外卖自动送上门。“饿了么”的创办者是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张旭豪、康嘉、叶峰,他们的创业方式是承包一家餐饮店的外卖业务。科能技校 “小叶子当家”网则另辟蹊径,整合校园周边的餐饮供应商,联合打造了一个网络订餐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方便地搜索和浏览餐饮商家的菜单,寻找自己想要的外卖食品。记者点开“小叶子当家”,拉开学校列表,上海交大、上海理工大学、华东师大、复旦大学……几乎囊括了沪上各大高校。点选“上海交大”,又出现琳琅满目的餐馆名字,记者再点进“小乔餐厅”,各种菜品图文并茂。
明年春暖 还要“长期抗战” “饿了么”的推广主管小张告诉记者,今年营销量大增与天气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温度越低,销量越大”,但目前由于订单增加,从后台收订单,到报名电话联系餐馆,再到取餐、送餐,如果加上天气恶劣,有时候要让学生等一个小时。记者问及甲流过后,明年天气转暖,营业额会不会下降,小张坦言:“我们也在担忧,也在思索,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办法。” 现在,“饿了么”的技术主管叶峰研究出了一套微型终端,餐厅只需要安装“饿了么”特制的终端就能直接接收顾客订单,并配送外卖,而一个终端的成本比收银机还要低,餐厅也乐于接受。这样,“饿了么”只需要为每一家加盟餐厅开设网店,盐城中专负责网店的设计和架构,将现实中的店铺数字化,并收取服务费,盈利模式更清晰。目前,订餐平台已有50家加盟餐厅,创业团队还获得了“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助。 在北京,“宜客”网也在积极应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没有学校的批条,“宜客”送餐在大部分学校都是看着管理部门的脸色行事,“某些学校后勤集团觉得我们抢了他们的食堂份额,不让我们送”。如今,“宜客”网在清华、人大、北理工、北航、北方交大等高校都发展了配送团队,平均每个学校都有10人左右的大学生负责送餐,按销售流水的12%提成,一般每个学生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业绩比较好的甚至超过3000元。“打游击不是我们的志向,但游击战是我们创业期的战术。”现在,张聪申请了卫生资质认证,并聘请了专业厨师,开春后他将投资一个食品生产车间,长期扎根。“我们未来会发展养生快餐,聚集营养师专业团队,进行商务开发。这是一个长期抗战的过程。” (《青年人大》记者侯永祥对本文亦有贡献)
你好,看完了这个信息:寒流_甲流催生高校外卖业“新战争”,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电话联系我们,学校老师会快速与你取得联系,如果没有找到相关的,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平台会为你推荐更适合你的学校。